当前位置:公司动态----非营利组织将享受本场会计变革带来的首轮红利
非营利组织将享受本场会计变革带来的首轮红利
2018年06月21日

摘要


  会计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会计法》修订、电算云端化、德勤财务机器人引发的人工智能替代基层会计大讨论。本文作者认为公共共享财务服务中心的出现和普及是本轮会计变革带给社会经济生活的首轮红利,非营利组织将先于营利组织享受这一红利,文章详细阐述了做出上述判断的理由,介绍了已经建成的公共共享财务服务中心的情况。


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普及是本场会计变革带来的首轮红利













  生产力的进步引领会计变革,它是会计方式(用什么工具)、方法(参照什么制度)、周延(工作的任务范围)、内涵(职业的核心价值)的合力之变。会计电算化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会计之变革,叠加着以会计核算自动化、信息利用智能化为代表的后信息化时代会计之变革冲我们滚滚而来。2017年会计发展直面人工智能引发了无数话题,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人工智能只代表了这轮会计变革的一种可能性,且变革一定不是以人工智能的全面高效用为开始的。

  我认为这轮会计变革的首轮红利是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各类中小微型组织中的普及。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简称FSSC)是近年来出现并流行起来的会计和报告业务管理方式。它将不同国家、地点的实体的会计业务拿到一个SSC(共享服务中心)来记账和报告,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了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规范、结构统一、而且由于不需要在每个公司和办事处都设会计。一直以来它都是大型企业、跨国企业等组织的“专利”,由于是在特定的组织内部部署和实施,所以此类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又称为私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什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模式能够被大型组织所接受?一方面是因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经济动机是降低会计和报告业务的成本,体量较小的组织在这方面效果并不显著;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在组织内部部署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资源的依赖度高、具有较高的门槛。但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策略所带来的好处也是较为显著的:一是组织运营成本的降低、二是会计信息服务质量的提高、三是组织整体竞争力提高和随之而来的规模扩大的潜力、四是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事实上,运营管理中如何做到财务投入与预期产出之间达成平衡,不仅困扰大型组织,中小微型组织也面临这样的困扰。虽然大型组织业已搭建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备对外界提供商业化服务的潜力,但是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客户类型化的需求几乎是刚性的,所以大型组织建立的私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无法惠及中小微型组织。

  什么是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简单来说就是以面向不特定客户、提供规模化服务为目的开设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其在业务的部署和实施上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借助信息化手段提供具有相当体量的服务平台;二是着重会计制度的策略化建设,形成高度标准化的技术服务规范;三是将服务重心从核算前延到客户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后延到银行结算;四是从人的价值角度出发借助会计信息集中的优势提供职业角色升级的阶梯。

  与代理记账企业相比,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高度标准化的技术服务规范具有比较优势,代理记账企业由于客源成分复杂、过度依赖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和经验,服务品质与服务规模的牵制效应显著,加之市场竞争激烈、竞争源头多元,导致其已经整体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陷阱。与私有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比,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着眼于人的发展的职业角色升级体系具有决定性的优势,传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成本部门,我们相信企业在预算安排上一定对人的职业升级有所关注,但其节约成本的核心初衷限制了投入规模,现在就业市场对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存在一定的歧视,这与私有共享财务服务中心工作内容单一、对人员能力提升准备和投入不足不无关系。与软件企业和部分服务机构研发的预算管理、财务全流程管理软件相比,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仅在业务实现环节提供与上述软件功能类似的软件,同时一方面可以直接解决会计核算问题、另一方面将软件的功能回归于“工具”本身,无需支付额外的费用即可使用。

  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普及,将惠及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数量占绝对优势的中小微型组织。一方面通过引领代理记账行业企业的升级,继受现行法律法规对代理记账企业的规束,做到法律法规对新工作模式的识别不陌生;另一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集约化优势,借助服务对象规模的不断扩大,将在成本节约等方面放大功效,具体来说:中小微型组织的财务成本在投入形式上将更加灵活、在额度上将与业务的复杂性和丰富度形成正关联关系,接受的服务将趋于标准化,最直观的体会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预期与会计人员本身的素质不再具有强关系,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借助信息化手段将为接受服务的组织提供包括流程再造在内的多元服务。中小微型组织将体验到更为灵活经济、会计信息质量更为稳定可靠、更有助于自身内在内控和合规性诉求的会计核算服务。

  可以说,没有全球化和信息化就没有私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诞生和发展;没有信息化的高频利用、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利用成本的大幅降低就不会有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出现和普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纠缠变化,必然导致生产关系的转变,相较热炒的“机器人”代替人,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出现更符合社会乃至历史的需要。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会计服务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号角、也必然是一面鲜明的旗帜。


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首先在非营利组织中普及













  公认的现状是: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水平并不尽如人意。实务中大量的中小微型(尤其是小微型)非营利组织从未执行过《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而《民间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从2004年发布后也从未进行过任何修订,但在此期间中国的非营利事业经历了汶川大地震、《慈善法》出台等重大事件的影响,政策、社会、行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变。

  会计变革的首轮红利——公共共享财务服务中心真的会惠及非营利组织这样一个财务管理及其薄弱的群体吗?

  我的回答是肯定的。

理由一:




非营利组织具有与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标的独特优势

  1.非营利组织适用的制度单一、组织类型简单。

  2.不同的组织类型之间业务模式具有高度的趋同性。

  3.非营利组织从开放性上来说属于公共组织,对社会公众承担较有限公司等私有组织更为严苛的责任。

  4.具有良好的预算管理基础,对高品质的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会计信息的利用具有天然的需要。

  5.独特的税收优惠地位。

  上面这些优势是较企业而言的,企业所面临的复杂会计制度、业务模式多样零散、税务遵从意愿低、外部压力小导致对内控的模式(主要针对没有资本需要的私有公司而言)、甚至违规设立两套账的问题都被回避了。公共共享财务服务中心最终是不是要服务企业?必然是的。但是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要改变整个世界、先要改变一个行业。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非营利组织的亲密融合有一定的必然性。

理由二:



非营利组织迫切需要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1.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服务价格低廉,按需付费的费用结算机制兼顾经济性和灵活性。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活动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周期性特点,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在服务购买方面放弃传统的一费制、固费制模式,一方面有助于成本的节约、另一方面将机构的成本节约模式从管家婆式、葛朗台式,推向更加理性的、按业务体量评价投入规模的模式。

  2.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将非营利组织财务内部控制的改善作为起点。

  3.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系统在费用归集、项目管理方面具有实时性优势,其优越性延伸到审计层面,改善了会计信息使用者、核查者、监督者多方面的体验。简单来说,项目预决算对比表无需经过会计核算项目负责人就可以直接获取,而且所有数据均为实时更新,会计核算与项目财务管理同源不同向,可以说这是一个非营利组织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

  4.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高度标准化的会计核算策略的实施,几乎杜绝了在制度遵从方面违规的可能性,会计核算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也有极大限制会计错误的功能。

理由三:



非营利组织与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政策衔接层面有诸多优势

  如会计改革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大“政府购买代理记账服务”的力度,结合最近几年来非营利组织接受政府购买服务的情况和政府在监管方面所面临的压力,不排除出现由政府主导的公共财务共享财务服务中心项目的出现。

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针对非营利组织的实施现状













  目前,中国首家面向非营利组织提供服务的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已经在陕西省西安市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营业面积1,400余平米,高科技会计工作岗位60个(台),每年可向社会提供10.8万小时工作时间,设计服务规模在4,500户左右。配套信息化建设共五个周期,包括面向客户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面向中心服务团队的追踪系统等。服务体系已经全面实现按需付费、项目预决算报告自动生成、项目化核算。同时,中心运营方在普通高等学校开设会计学社会组织会计专业方向,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服务对象的需求升级承载培养生力军。



▲公共共享财务服务中心内景


▲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环境


  对上述案例的考察,我的直观体会是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虽然与非营利组织的结合具有诸多优势,但是仍然面临许多困难,比如非营利组织从业者的信息化素养阻碍了对信息系统的利用、又比如由于担心按需付费成本超过预期而犹豫不决,表现出非营利组织的经营管理者对自身业务、服务能力、收入预期的迷茫和不确定,再比如在对服务预期的理解上出现偏差,将高标准的会计核算服务与全面细致的财务顾问服务划等号,导致双方在工作节奏、秩序、预期、体验上的不匹配。不过,我也观察到许多喜人之处,如:


1

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理念逐步被非营利组织所认可,服务增长的各年度同比都长势明显,服务对象的续展率大于90%。

2

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对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成本控制效果显著,从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的情况来看,小微型非营利组织(连续两年实现的费用成本合计金额不大于50万元)的财务成本控制在机构总成本的1%-2%左右。

3

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一线城市以外地区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支撑效应明显,使许多地区的非营利组织、民政部门、财政部门、税务部门有久旱逢甘露之感,如有一些地区的非营利组织长达十年没有办理税务登记且税务部门认为无需办理税务登记,通过中心服务的介入,纳税人和征管部门达成了认识和行动上的高度一致,切实保障了国家和纳税人双方的利益。

4

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服务层面对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和财务合规建设影响巨大,为国家有关部门后续出台《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忠实积累了数据和经验。

5


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推动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在非营利组织中的实施,改善了非营利组织在会计制度层面的遵从现状。同时,高度标准化的会计核算策略带来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降低了税务部门与非营利组织、民政部门(主管单位、财政部门)与非营利组织、审计机关与非营利组织、捐助人(及其委托的内审机关)与非营利组织的沟通成本,大大缓解的各方之间的矛盾,事实上促进了非营利事业的发展。

结语













  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要经历从特殊到普遍、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究其内在能力的进化,也要经历螺旋上升、百转千回的考验。不过我可以确信的三点是:一、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十三五期间大有可为,它是会计行业供给侧改革的号角和旗帜、也是本次会计改革的成果与红利的重要方面;二、非营利组织将首先享受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带来的红利;三、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否能够改变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状况,推动这个行业向更好发展,关系到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未来。

  祝愿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设计者、实施者、使用者、支持者为代表的探索者们——忠于理想、认清现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并最终获得多方共赢的成功局面,共同为我国十三五期间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如有专家学者、非营利组织从业者有意愿参观本文案例中提到的公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与作者联系。作者电子邮箱:tian.jing@outlook.com。